今年五月,鄰居Joann的好朋友羅老師,送我們一株瓠瓜苗,我們非常歡喜,將它種在後院一角,陽光還算充足的地方。
澆水、施有機肥料,細心照顧下,瓜苗生長快速,很快就蔓生整個棚架,陸續開花結果。直到八月底,瓠瓜藤的生長才緩慢下來,這三個多月來,總共收穫27條瓠瓜,每條約有60~70公分長,重量約有1.5公斤,可謂大豐收。
瓠瓜棚架上長滿綠油油的葉子,在炎炎夏日正有遮涼的好處,又垂掛著多條一瞑可長數吋的瓠瓜,真是可愛極了。親朋好友看了,也都讚賞一番。
種了瓠瓜,才知道瓠瓜是夜間開花,大約傍晚開始開花,天亮不久,花就謝了,這與白天開花的絲瓜不一樣。
(↑雄花,↓雌花)
瓠瓜花,白色,雌雄異株。由於是夜間開花,蜜蜂夜間休息不採蜜,它如何授粉?經仔細觀察,原來它是靠飛蛾在夜間傳播花粉。飛蛾幾乎會在每一朵雄花或雌花上產卵,順便幫瓠瓜傳播花粉。但我還是不放心,通常會摘下雄花,人工授粉。撥開花瓣時,常會發現飛蛾的幼蟲藏身其間,所以我覺得飛蛾除了在瓠瓜的葉子上產卵,也會在花苞上產卵。
(↑咖啡色的飛蛾,正在瓠瓜葉上產卵)
(↑瓜藤上,有一隻飛蛾的幼蟲在爬行)
飛蛾幫瓠瓜傳播花粉,居功厥偉,但其幼蟲,除了肯吃花蕊之外,也會啃食小瓠瓜。小小瓠瓜被飛蛾幼蟲啃食後,會有傷口,所幸瓠瓜生長很快,不久就會癒合,只是會留下醜醜的印記。
飛蛾幼蟲啃傷了瓠瓜的表皮,幾天後就癒合,這給了我一個靈感,是否可以在瓠瓜上刻字或圖案?正好有一條瓠瓜預留當作種瓜,於是我就在種瓜皮上,用針寫上文字當作紀念,果然成功。
(↑這條種瓜,於9/10收成,長84公分,重3.2公斤)
(↑當時瓜小,用針細細一畫,隨著瓜的成長,筆畫變粗了)
這條種瓜,我計畫在它的中腹開洞取出種子,掏空內部,然後將其堅硬的外殼,懸掛在牆上,可當飾品,也可當花瓶。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當時沒有塑膠用品,村人都是拿瓠瓜的外殼當勺子,做為取水之用。
瓠瓜可做多種料理,煮湯或悶煮,都很好吃。我們還嚐試瓠瓜包水餃,以及瓠瓜煎餅,都不錯吃。
(↑瓠瓜煎餅)
瓠瓜的品種很多樣,今年種的是長條型的,希望明年能有葫蘆型的瓜苗,那我會多留幾條種瓜,當做裝飾品。
(↑多年前,朋友送我的葫蘆飾品)
種植瓠瓜,看它生氣蓬勃,瓜瓞綿延,予人有喜悅之感;其瓜果可賞、可食,此乃為農之樂。
(↑這條瓠瓜,長29吋,大約74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