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一般人將它視為野花雜草,甚至不歡迎它落在自家院子的草坪上生根繁衍,以維護翠綠草坪。其實,蒲公英也有可愛之處,黃色花朵有如菊花,明亮動人;每朵花結實後,形成一顆白色絨球,予人有種神秘浪漫之美。
時值冬末春初,正是蒲公英盛開的季節,洛杉磯行人步道旁的樹下、草坪、牆角,處處可以看到蒲公英的花朵與絨球,讓我ㄧ時興起幼時童心,摘下它的白色絨球,向它用力吹氣,絨球上長著纖毛的種子,數以百計,瞬間飛上天空,隨風飄揚,好似神兵天降,煞是有趣。
這樣玩了好多回,竟對蒲公英起了眷顧之心,想要好好觀察蒲公英。在花莖上貼上標籤,註記開花日期,發現花期只有兩天,第一天早上見到陽光後,花苞綻放,傍晚花瓣又閉合起來,隔天再開,就此花謝。開花期間,蜜蜂不停穿梭花間採蜜,可見蒲公英花也是有很多花蜜的。從花開到長成絨球約需兩個星期,而絨球通常維持不到兩天,就隨風飄散。
一棵白色絨球到底有多少顆種子呢?十分好奇,採下一株,仔細算了一下,大約有215顆,為數不少。在計算時要非常小心翼翼,要戴上口罩,手的移動速度也要放慢,否則有點空氣流動,就會打亂了記數的排列。可見種子上的絨毛對氣流非常敏感,一陣清風,就會讓種子飄浮四散,達到擴張繁衍面積的目的。
觀察久了,也很佩服蒲公英的生命力,不論種子飄落在哪裡,只要有水有土壤,即使在夾縫裡也可以生長,而且還會適應環境,改變生長形態,照樣開花結果。
例如在草坪上的蒲公英,為了避開草皮主人一周一次的割草作業,它不敢長高,而是斜躺在地面上,待花開結成絨球之後,才伸出短短的花莖,挺立在風中傳播種子。
牆角的蒲公英,因為可以避開割草機的蹂躪,它就會拉長它的花莖,以爭取陽光。至於生長在石磚縫的蒲公英,受限於水土不足,仍然勉力維生,花可以開得小一點,但照樣達到繁衍的目的,日後它的子孫或許能飄到一處沃土,成就一番榮景。
生長在沃土上的蒲公英,莖多葉茂,花莖可以長約40公分,比起生長在草坪上、石縫裡的蒲公英,可說是有如人間的大富大貴之家。
一顆種子,隨風飄呀飄,有的落入沃土,有的落入石縫,一生好壞就這麼決定了,這就是命呀!人世間,何嘗不是呢!
為進一步了解蒲公英,上網查資料,摘要於后: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絨球內的種子上方因長有冠毛,像一隻小傘,可帶著種子隨風四處飄盪,落地生根發芽,繁衍後代。
蒲公英葉邊的形狀,有如動物的尖牙,其英文名字Dandelion來自法語Dent-de-lion,就是「獅子牙齒」的意思。
蒲公英可入藥,有利尿消腫之效;葉子含有豐富維生素A、C,營養價值高,故亦可當蔬菜食用,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本草新編」上記載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是說蒲公英無病蟲害,生命力強,很好栽培,而且有很大的功用。」
又有一則傳說,尚值一敘。古時候有個小姑娘患乳癰,其母懷疑她做了有壞名節的事,姑娘難忍委屈,投河自盡,幸被漁翁蒲公救起。漁翁問明原委,矚其女小英上山採集一種小草,洗淨搗爛敷治乳癰,數天後痊癒。後來姑娘將此藥草帶回家栽種,為感念漁翁父女救命之恩,對外稱該野草為蒲公英。
另有一種植物,花朵與絨球酷似蒲公英,可是在網路上查不出它的名字,且將其圖片貼於后,或有高人可點迷津。
(右為蒲公英的小黃花,左為不知名的花,兩花酷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