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8276                  

    班導師OZS對歷史有深入研究,2010年9月,初次造訪OZS格子時,看他寫「蓋世名將戚繼光」,就被深深吸引。他對戚繼光的作戰兵法都有詳細介紹,例如鴛鴦陣、五行陣、三才陣,還附上親自手繪的圖示,讓人一目了然,這是牧童在學生時代看不到的歷史。

    OZS前後對明史發表了八、九篇大作,篇篇精彩絕倫,直覺以為他是ㄧ位歷史學家,所以牧童從此尊稱他為OZS大師。後來才知道,他博學多聞,鑽研的不只是歷史。

    前不久OZS寫了一篇,「如果鄭成功早一點來台灣就好了」,後來又寫了續篇,「如果鄭成功早點來台灣」,這種假設性的問題,讀來引人入勝,頗有啟發性。

    於是牧童聯想到ㄧ個問題,寫入廻響:「班導師,牧童舉手發問啦!又假如鄭成功沒有趕走荷蘭人,台灣會怎樣?聽說荷蘭國民所得很高,社會福利很好哩!」

    OZS答覆:「報告大哥,那時是帝國殖民時代,是掠奪式經濟。如果讓荷蘭人繼續經營下去,或許珍貴的樹種、礦藏早就被砍伐和開採一空了,至於建設...恐怕乏善可陳。荷蘭人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引進牛隻提高農業產量如此而已。」

    牧童又問:「這麼說,俗稱台灣水牛,是外來種囉!」

    OZS答覆:「對啊!根據《台灣府志》記載,牛都是荷蘭人引進的,水牛是由中國南方引進,黃牛則是從印度。」 

    OZS導師的歷史知識,真是讓牧童佩服萬分,也讓牧童長了知識。

    後來牧童PO了ㄧ篇「文哲這一班」,格友「奇蹟」留言說他想當文哲這一班的插班生,又說:「可不可以不考歷史啊!(有背過就忘記的功力)。」

    格友奇蹟的這段話,讓牧童深有同感,以前學生時代,歷史都是要死背的,只是訓練學生的記憶力。考大專聯考時,背得頭昏腦脹,尤其清朝末年的歷史,讀來很辛酸,不斷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那些條約都要背在腦子裡,不背不放心,萬一考出來怎麼辦,但要背卻要人命,背得死去活來,可是沒幾天又忘了。

    這樣教歷史,不但抹煞了學生讀歷史的興趣,而且讀後又忘了,等於沒學到,是浪費學生的時間,不知道現在國中、高中的歷史教學是否有所改進。

    ㄧ般人讀歷史,主要是學習先人的智慧,記取歷史教訓,再者,讓後人不忘本,知道飲水思源,延續我們的優良文化就可以了;因此教材應該編得生動、有啟發性,能有潛移默化之效。至於詳盡的歷史資料,就讓歷史系的學生或學者去鑽研了。

    導師OZS設定的講題「如果鄭成功早點來台灣」,可說是歷史教學範例,可以讓學生蒐集資料、討論、思考、發表,自然而然吸收歷史知識。

    十多年前,牧童攜子赴美工作,兒子上八年級,相當台灣的國中二年級,他們的歷史課,讓我大開眼界,原來老美的歷史課是這樣教的。

    歷史課教到1830年國會通過「印第安人大遷徙法」,授權總統可以強迫所有在美國東岸的印地安族遷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區域,因此印地安人被迫離開祖先與自己生長的地方。

    歷史老師給學生的回家作業是「如果你是1830年的國會議員,你對印地安人大遷徙法是投贊成票或反對票,理由是甚麼?」並規定兩星期內交回作業。

    在課本內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生必須到圖書館找資料,了解當時立法的背景因素,經過反覆思考,寫出自己的想法。重點不在於投贊成票或反對票,在於言之成理,要有自己的論述根據。

    這個題目,有很多教育意義。可以讓學生對政治產生興趣或關心,也許會讓某個學生立志將來當個國會議員;也可以讓學生批判歷史,評論那個法案的必要性、合理性;最後才是讓學生了解在1830年時曾發生過這麼ㄧ件事。

    1929至1939年,全球性經濟大衰退,在美國造成大蕭條。歷史老師將學生分成好幾組,給各組同學ㄧ個題目「如果你是1930年代,紐約某日報的總編輯,請為當時的政經情況寫ㄧ篇社論,並提出建言。」

    這是多大的題目呀!因為學生要蒐集資料、討論,然後共同寫出社論,所以老師給了三星期的作業準備時間。各組學生會推出ㄧ位組長,分配工作,下課後分頭找資料,周末相約共同討論,然後完成書面報告。

    至於真正的報告是口頭報告,老師按口頭報告打分數。報告的那堂課,各組推代表上台主講他們的社論,其他成員也需上台備詢支援,因為其他各組人員可以當場提問,台上的人必須解答說明。

    這樣的教學,學生不但學到歷史,還學到做學問的方法,並懂得團隊合作,以及磨練上台演說的技巧。

    1955至1968年,美國發生近代最重大的民權運動,也就是美國黑人為爭取與白人同等地位而發起的群眾運動。歷史老師出的家庭作業是畫海報,「假設你是當時鼓吹民權運動的ㄧ員,請為這個活動畫ㄧ張海報。」這等於是與美術課結合的教學,學生不但要懂得歷史,也要懂得製作海報。

    當歷史課教到某名人死後的墓誌銘時,老師竟然出了ㄧ個家庭作業,要學生為自己寫ㄧ個墓誌銘。

    當時牧童ㄧ時很難接受這個教學觀念,但仔細思考後,卻非常讚嘆。因為這個題目教育孩子正確的生死觀,及早體會到每個人最終是會離開人世的,讓小孩仔細想想要如何好好過這ㄧ生,對這ㄧ生有何期待,有何抱負,值得讓他寫入自己的墓誌銘。此外,這是歷史與作文結合的ㄧ道題目,因為墓誌銘通常寫得像詩句,文詞能感人,文意有內涵,才是佳作。

    這些是十多年來牧童ㄧ直無法忘懷的攜子赴美就學經驗,也讓我了解到老美的歷史教育是很有啟發性的,是活的,它能激發學生無限想像力、創造力。他們認為「創意是無價的」、「創意是最珍貴的」、「創意是推進文明的動力」;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ㄧ,就是「培育創意」。

    歷史真的可以這麼教,那麼格友「奇蹟」就不用擔心「背歷史」了。

    牧童也在此佩服OZS導師啟發式的歷史論述,值得推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牧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